top of page

恐龍
恐龍牙齒的化石約在數百年前才被發現,當時的人以為那是巨人或是噴火龍的骨頭。1824年法國博物學家居維葉 (Georges Cuvier) 認為是巨型植食性爬行類的牙齒;同年英國牛津大學的巴克蘭 (Bukland) 把牠稱作「斑龍」(意思是巨型的化石蜥蜴) 。 隔年英國業餘化石迷孟德爾醫生 (G. Mantell) 命名了第二隻恐龍「禽龍」(鬣蜥蜴的牙齒),也是第一隻被命名的植食性恐龍。1842年英國古生物學家歐文 (Richard Owen) 才率先使用「恐龍」Dinosauria一詞,意思是「恐怖的蜥蜴」。
恐龍是爬行家族的一大類成員,可劃分為蜥腳類、獸腳類、角龍類、還有重回水中的恐龍魚龍雷龍蛇頸龍等。恐龍在脊椎動物演化的歷程中承先啟後,位置顯赫而重要。生 存年代在二億三千萬年-六千五百萬年之間。在中生代,天上、地上、海洋都是恐龍的天下,而資歷高深的魚類與兩生類,以及剛出現的哺乳類,都只有靠邊站了。

bottom of page